我们每个人内心似乎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对于孤独总是感觉既陌生又熟悉,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孤独感是主观的,那么,孤独感和什么有关?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
孤独感是主观的吗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很孤独,但实际上,我们对于孤独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它是一种神经学概念,貌似有理可循;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来检测这种现象,并将之定位到特定的细胞上。
从本质上来说,孤独是主观的。
一个人独处一天,安静沉思的同时也能感到精力充沛;身处大城市的中心被一群人包围,或者即使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也有可能会沉浸在内心孤独的痛苦之中;与另一个城市的亲人打视频电话,可能会感觉联系更紧密了,也可能会感觉比打电话前还要孤独。
这种对孤独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直到 2016 年,泰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孤独的神经学原理的科研论文。在此之前,她在心理学文献中搜索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其他论文时,发现包含 “细胞”“神经元” 或“大脑”等词的论文数量为零。
尽管长期以来,哲学、文学和艺术领域一些佼佼者深陷孤独中,但神经学家一直认为,孤独如何在人脑中运作的问题,无法用数据驱动型实验来解答。因为他们都没想清楚,如何量化这种体验?以及从大脑的哪个部分入手来找到这种主观感受带来的变化?
泰伊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领域来改变这一现状:该领域旨在分析和理解我们的感官知觉、过往经历、遗传素质和生活状况是如何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从而产生一种具体可测量的生物状态,即孤独。她想要确认这个看似不可言喻的经历在大脑中被激活时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泰伊成功了,这可能会催生一种新工具,用于识别和检测那些因孤独而病情加重的人,同时有更好的方法应对这场由新冠病毒引发的紧急公共卫生危机。
凯 · 泰伊(Kay Tye)是美国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所(Salk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的神经科学家,这正是她的研究团队在做的事情。
近年来,大量科学文献认为孤独与抑郁、焦虑、酗酒和药物滥用有关,甚至有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孤独会让你更容易生病:它会促进长期释放荷尔蒙,从而抑制正常的免疫功能。孤独引起的生化变化会加速癌症的扩散,加快心脏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作,甚至直接耗尽我们继续活下去的意志。
如果可以检测和测量孤独,我们就可以识别出那些有风险的人,并为新的干预措施做好准备。
如何摆脱孤独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任肖震宇表示,想要摆脱孤独感,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战胜自卑。自卑者总感觉不如人,不愿跟人接触,这些人不妨试着与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和朋友保持联系。不要在孤独时才想起朋友,要有意识地经常与好友保持联系。
3、结交新朋友。主动认识一些新朋友,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新元素。相处过程中要记住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多为别人考虑。
4、培养爱好。当觉得孤独时,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平时还能和圈子里的同道相互交流。
5、勤锻炼。适当的锻炼可有助于大脑分泌多巴胺等让人兴奋和欣悦的化学物质,有利于孤独者调整情绪状态。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